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影響和重塑了很多傳統行業。在這個大趨勢面前,傳統行業如果不能做出適應性改變,就會被互聯網大潮無情淘汰。醫療因其本身的特殊性,是較晚被觸及實質的一個行業。但是它已經被互聯網悄悄撕開了一個缺口,而且這個口子越來越大。
傳統醫療服務很多頑疾。比如:由于長期以來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造成大型公立醫院人滿為患,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可羅雀;病人在醫院就診的大部分時間花費在排隊,繳費,取藥以及醫保報銷等與診療無關的活動中;而醫院作為醫療服務的實際發生地,又因為時間(上班時間)和空間(醫生和患者必須同時在醫院)的限制,使大量醫療資源被浪費。
現有的互聯網醫院技術已經部分解決了以上痛點。比如通過提供線上服務(如線上咨詢,線上問診,互聯網支付,電子處方等),使大部分不需要到醫院就診的病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而線上、線下融合對接的服務(如預約掛號,預約檢查,預約檢驗,預約住院,排隊叫號,送藥到家,住院病歷預約郵寄等),又在互聯網的幫助下,極大方便了患者的線下就醫。
但是,互聯網醫療還有政策限制。國家衛生健康委在2018年7月發布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第十六條中,明確規定“不得對首診患者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這樣規定,是出于對復雜的醫療服務的敬畏和對患者的保護。但是,這樣就限制了患者的首診必須在實體醫療機構,其中主要是大型公立醫院。由于醫療服務有連續性的要求,使得基層醫療機構和自由執業的醫生互聯網診療首診,在醫療服務的入口端,就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而且,這些政策天花板,在本輪新冠疫情期間,也限制了全國醫療資源豐富的地區(如北京、上海)為疫區的病人提供醫療服務。
近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其中提到:“在衛生健康領域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和預約分診制。”這是國家文件中,首次對互聯網首診的肯定,而且是可以由醫保進行支付的互聯網首診。這其中,存在機遇,同時有挑戰。
機遇
第一,醫療市場將更進一步開放。更多的自主權下放給醫療機構,醫療互聯網公司以及醫生。
第二,互聯網醫療平臺可以簽約多家醫院和更多自由執業的醫生。這也將導致其在互聯網醫療服務的組織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第三,分級診療的界限更模糊,醫療服務的形式更多樣,病人也將擁有更大的選擇權。
挑戰
第一,哪些疾病適合通過互聯網進行首診,需要進一步探索。
第二,具備怎樣資質的醫務人員才能提供互聯網首診?這其中除了對醫療水平的要求,還應當對醫務人員熟練使用信息技術工具有一定要求。
第三,互聯網醫療平臺應具備怎樣的技術條件才能開展互聯網首診?比如視頻問診中,對視頻清晰度的要求,以及對于特殊病種,是否需要有配套的遠程傳感器等。
第四,醫保局作為支付方,如何對提供互聯網診療服務的真實性進行監督,同時如何評價患者接受互聯網首診后的效果?
第五,由于疾病和診療活動的復雜性,使互聯網首診更易出現醫療糾紛。如果出現糾紛,如何在提供醫療服務的各方之間劃定責任?
所以互聯網診療首診,這項政策基本上是一個大的戰略方向,具體的戰術細節還需要我們逐步摸索。“摸著石頭過河,邊走邊看”,這種心態就是改革的心態,我國40多年的改革成果,都是這樣“探索”出來的。所以,我相信,困難終會被克服,醫療行業將會迎來新一輪的沖擊,醫療市場的資源配置必將得到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