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為進一步推進新時代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農村智慧健康站,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決策部署,現就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打造“浙里康養”金名片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認真落實“兩個先行”目標要求,將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堅持“黨委領導、各方參與,整體謀劃、統籌城鄉,系統重塑、數字賦能”的原則,建立老年人群全覆蓋、基本保障和補充保障相結合的多層次可持續社會保障體系,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以鄉鎮(街道)為樞紐的高質量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健全綜合連續、醫康養護相結合的全周期老年健康支撐體系,加快推動老齡產業蓬勃發展,全面建設老年友好環境,實現富裕富有、普及普惠、尊老孝老、樂活樂享,讓每位老年人享受有保障有質量有活力的幸福康養生活。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省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2.5歲左右,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保持在9.2%以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持續提高,戶籍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9%以上,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60%,每萬名老年人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達到25人,鄉鎮(街道)康養聯合體和老年學校實現全覆蓋,經常性參加體育活動的老年人占比達到25.5%,老齡產業走在全國前列,為共同富裕背景下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制度成果、實踐成果和理論成果。到2035年,共同富裕社會體系下的幸福康養生活愿景基本實現。
二、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三)健全養老保障體系。擴大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覆蓋面,穩步推進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參保工作。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推動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大力發展企業(職業)年金,探索推進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人才集合年金計劃。促進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穩步建立救助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全省低保標準增幅不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2025年低保年標準達到13000元。完善高齡津貼制度,逐步提高高齡津貼標準。深入推進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工作。對因贍養人、扶養人無能力履行義務造成事實生活和照護困難的老年人給予兜底保障。探索通過資產收益扶持制度等增加農村老年人收入。
(四)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穩定可持續的籌資運行機制。建立健全職工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門診待遇適當向退休人員傾斜。同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健全慢性病門診保障機制,鞏固提高保障水平。進一步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支持惠民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發展,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商業補充醫療保險“一站式”結算。
(五)試點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穩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逐步增加參保人數,積極爭取國家授權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開展長期護理保險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在政策標準、參保范圍、待遇給付、經辦服務管理等方面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政策框架和標準體系。鼓勵發展長期護理商業保險。
三、打造高質量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
(六)完善基本養老服務政策。2022年底前建立統一互認的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制度。建立老年人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制度。強化政策資金統籌整合,加大對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的政策支持,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長期照護保障制度。對失能、高齡及其他老年人群體,按需分類提供適宜服務。全面建立失能、重殘、高齡、空巢、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社區探訪制度,普遍建立居家社區養老緊急救援系統。
(七)健全統籌城鄉養老服務網絡。編制實施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并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健全鄉鎮(街道)、村(社區)兩級養老服務網絡,嚴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標準分區分級規劃設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未來社區和未來鄉村建設。按照“應改盡改、能轉則轉”原則,全力推動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所屬培訓療養機構轉型為普惠養老服務設施。大力發展農村互助養老,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實施海島支老、山區助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