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張超:醫療大腦是個比較籠統的稱呼,簡單來說是一種知識庫,加上基于此的邏輯推理和計算。它可以泛指醫療從業人員的智慧總和。具體點說,它具備診斷、治療的能力,可以獨立提供用藥輔助、分診導診、健康咨詢等服務,也可以高質量的輔助醫療從業人員完成某項工作。
對我們的醫療大腦來講,患者醫療健康行為需要的能力、所有醫生行醫過程中的知識輔助能力我們都會著力去構建打造。
雷鋒網:相比百度的醫療大腦和IBM ,康夫子的特別和區別是什么?
IBM 目前重點在腫瘤領域針對醫生提供輔助決策功能。區別是,我們:
1. 現階段重點是針對常見的3000種病進行建模;
2. 在服務對象方面,除了輔助醫生,患者輔助教育也是我們重要的服務對象;
3. 在醫生層面,我們的醫療大腦又分為基層全科醫生和大醫院專科醫生。
我們和的場景和方法不太一樣,它大的框架是問答、搜索的框架,同時融入了多種( 如 知識圖譜)。我們整個醫療決策系統是基于知識圖譜做推理。技術上講,對腫瘤這樣的疑難雜癥,診斷用的維度非常高,但常見病的維度沒那么高。這兩個方面帶來的挑戰不一樣,我們是從常見病入手,把服務的范圍也會擴大。
我們的醫療大腦和百度醫療大腦在某些方面有著相同之處,都致力于輔助網民提供醫療信息服務。差別是:
1. 在數據維度,百度醫療大腦數據來自百度醫生APP上醫患之間交流數據;我們的醫療大腦定位在醫療級產品,知識圖譜構建數據來自權威的醫療文獻和電子病歷數據。
2. 在做事的路徑上,也存在著很多不同,我們作為一家初創型公司,會選擇更適合其發展的路徑。
雷鋒網:目前國內做智能診斷的現狀是怎么樣的?
從時間上分,有傳統派和新興派。傳統派是指類似決策樹專家系統醫療智能問答,知識庫依靠專家構建,診斷邏輯也基于專家書寫的等等。新興派是指利用AI技術,利用計算機從海量文獻數據中構建知識圖譜,并根據歷史經驗自動學習診斷邏輯。
從類型上分,有基于文本從癥狀、化驗入手做智能診斷的,也有基于圖像從CT圖片入手做智能診斷的。
傳統派的診斷系統,受限于知識庫的規模和復雜的醫學邏輯表示,疾病的覆蓋率和診斷的準確率都不夠高。新興派在這塊整體上要好于傳統派,但由于研發時間短,目前仍無法達到可用狀態。
整體上智能診斷還處于初期,目前沒有可以實現大規模商用。
雷鋒網:智能診斷最重要的技術挑戰又是哪些?非技術上的挑戰呢?
技術上,我們現階段認為智能診斷的底層核心是知識圖譜,診斷的過程是基于知識圖譜實現的推理過程。知識圖譜的規模從根本上決定了智能診斷的瓶頸。另外就是應用上的挑戰,智能診斷不管服務誰,在應用場景上有很大的差別,要有針對性地提升效果。
在非技術上,重點要讓老百姓及醫療機構認可或理解這套診斷邏輯。
雷鋒網:做好智能診斷的標準主要是哪些?應該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籠統地說,好的標準要靠效果說話,也就是說:
診斷的準確率要高;
整體過程可解釋、可干預,可以讓醫生等專業人士隨時干預;
可以輸入多種類型數據(除了癥狀,還有用藥史、化驗檢查、誘因、遺傳史、個人史等等);
另外不同服務對象的診斷系統標準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如果智能診斷是用來服務醫生,除了核心診斷能力,還需能結合醫生所在醫院科室的醫療習慣。
如果智能診斷用來服務患者:
1. 需要做患者語言理解,因為患者描述的語言和醫學語言有著較大的差異;
2. 要像醫生那樣思考,同患者交互,獲取對診斷有益的數據。
雷鋒網:對你們來說,做智能診斷,數據來源和獲取方式有哪些?
對康夫子來講,數據主要來自如下三大方面:
權威的醫學文獻,如:醫學數據、診療指南、以及相關論文;
病歷數據;
互聯網獲取科普資訊、醫患問答數據等。
前兩部分數據用來構建知識圖譜,訓練診斷邏輯。互聯網數據主要用來做患者語言理解,患者可能會有一些不標準的描述,比如“感覺身體被掏空”,這些詞在醫學上沒有對應的匹配,需要計算去理解。
雷鋒網:有的醫學文獻,經驗證是與事實存在偏倚的,有的甚至是錯誤的,這個問題怎么看?
錯誤是肯定有的,但我們在整個過程中要想辦法降低并消除這種錯誤。大概有如下思路:
1. 相信更新知識,相信更權威的知識;
2. 因為知識是通過知識圖譜表現出來的,所以,可以針對知識圖譜進行一些推理計算,及早發現某些矛盾,進而安排人工審核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