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回望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已有20余年。
從最初的醫療知識科普,到線上掛號,再到賣藥、互聯網醫院的建立,國內互聯網醫療行業已經初步形成了從單一環節服務到全流程服務的體系。
長跑過后,互聯網醫療又迎來新一個十年,2022年便是開端。
步入后疫情時代,大眾的健康消費需求空前旺盛,互聯網與醫療的結合使得患者足不出戶即可預約到過去“一號難求”的專家門診,大大優化了優質醫療資源配置,互聯網醫療成為人們更加關注的話題。
展望互聯網醫療的下一個十年,或許我們可以管中窺豹,探得行業未來的一些發展路徑。
“丁香園們”向左,“阿里健康們“向右
互聯網醫療行業走向“深水區”的過程中,HMO、慢病管理、全病程管理等,成為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的高頻關鍵詞。
有業內人士認為數字醫療與互聯網醫療關系,2022年互聯網醫療與傳統醫療體系將進一步融合數字醫療與互聯網醫療關系,深入醫療“核心”,通過數字化能力為新醫改、分級診療、基層醫療等賦能。在此過程中,不同企業解決傳統體系中不同環節的難點痛點,行業將形成更明顯的分化表現。
例如,平安健康在戰略2.0升級規劃中就提到了HMO這一理念:融合HMO保險+醫療健康、家庭醫生會員制、O2O醫療服務三大模式,構成“醫、患、險”的互聯網醫療體系。
盡管在大環境下各類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分工不同,但按照服務對象、用戶使用頻次的不同,我們或許可以將整個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劃分為上下游。
圖源 /
上游以“健康”為中心,關注的更多是大眾的生活方式、習慣、出行、工作,包括比如說母嬰、脫發、超重、口腔、過敏、睡眠等問題,這些問題更多的是一種常見的小問題,但在面對用戶群體卻是非常龐大,且是高頻次發生的。
聚焦到上游互聯網醫療企業,主要以健康為主,專注于人們生活方式的綜合服務平臺,例如說丁香園、百度健康這類平臺。
當前,丁香園聚焦于“信息+服務”,核心人群覆蓋至醫生、用戶端,通過專業權威的內容分享互動、豐富全面的醫療數據積累、高質量的數字醫療服務,連接醫生、科研人士、患者、醫院、生物醫藥企業和保險企業,為患者、醫生等多個群體提供專業的知識、科普、學術交流等服務。
而百度健康也是憑借搜索流量入口優勢以及平臺權威醫療資源積累,形成以百度健康醫典為核心的內容生態和以百度健康問醫生為核心的服務生態。在醫療服務上,聯合國內健康服務機構,構建醫療生態服務體系。
下游的話,其實更多的是以“疾病”為中心,推出疾病診療、藥品供給等相關服務。這類平臺更多的是專注為下游場景患者提供服務及產品,比如說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
阿里在2014年收購中信21世紀并組建了阿里健康之后,以阿里健康的醫療電商為核心,發展越來越深入智慧醫療研究,偏向于智慧醫療的路線。而京東健康的業務分為零售藥房以及在線醫療健康服務,以零售為核心,選擇發揮京東在供應鏈上的優勢。
雖然,像阿里健康、京東健康這些平臺涉及健康問答,但核心還是在買藥、問診等醫療服務等核心環節,加之,這些巨頭又涉足投入更重、周期更長的互聯網醫院,與丁香園、百度健康這類平臺還是存在明顯區別。
本質上來看,包括巨頭在內的各大互聯網醫療企業利用自身優勢走向互聯網醫療“深水區”,可以說是互聯網醫療深入醫療“核心”的必經之路,但不同的是,每位互聯網醫療參與者所到達終點的方式不同罷了。
共性與分化
過去數年間,互聯網醫療行業已經衍生出數字醫療、健康咨詢、醫藥電商等各類業務模式,但可以明確的是,當前不少企業依然徘徊在行業“外圍”。
這兩年,尤其在疫情催化下,數字醫療正加速切入醫療“核心”,在這一過程中,以數字化能力賦能、服務運營提升等手段去做大服務增量、優化服務效率,充分滿足供需兩端需求,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大方向所在。微脈創始人裘加林表示,“醫療服務的供需兩端都存在巨大提升和變革需要,也就為互聯網醫療帶來了巨大機會。”
隨著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以及科技進步的賦能,中國醫藥電商和在線問診的市場規模將進入高速增長階段,預計2030年醫藥電商和在線問診分別達到1.2萬億元及407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