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醫信”智慧醫療開放創新平臺:依托上海理工大學醫學信息工程所的師資和學生技術創新能力,積極吸納醫療、IT科技企業的產業資源,吸引醫療服務機構的專家力量,解決“產業”創新乏力、“學術”偏理論不落地、“醫療服務”缺乏創新技術手段提高醫療質量等問題,以通過科技創新解決“痛點”“難點”的開放創新聯合體,開展“產學醫”協作創新智慧醫療如何收費運營,大健康垂直領域的“知行合一”的科技文化創新圈子。以下簡稱“醫信平臺”。
發起人:孔祥勇,山東曲阜人。
專業背景: 現任上海理工大學醫學信息工程專業 教師, 2005年畢業于浙江大學生物醫學與儀器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碩士、醫學學士;現從事:醫療信息標準、跨平臺移動醫療應用、智能可穿戴醫療設備、醫療大數據研究教學工作。
學術兼職:上海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 生物醫學信息專委會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 上海AC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應用專委會 通訊委員。
社會兼職:上海生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
“醫學信息工程”——顧名思義,醫學+信息技術,但是,醫學信息絕不是醫學和信息技術(IT)的簡單應用,是系統化,交叉的復雜學科,是信息技術、管理學、光學、機械、電子信息等多門學科的聯合應用。醫學信息綜合運用了最先進的學科與技術,迫切的需要跟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結合,以達到促進健康、精準醫療、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成本的目的。
發展與變革:“醫學信息工程”的發展跟其他交叉學科一樣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得益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從而可以技術驅動,市場需求更快轉化價值的特點快速發展。尤其在“互聯網+”思維下,“人、財、物”及物質、非物質資源都被互聯網化,技術創新推動的醫療改革,甚至倒逼醫療行政與和醫藥市場不健康體制的變革。國家相關醫療衛生主管部門也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一方面嚴格把關,監管醫藥、器械、醫療服務的質量和安全;一方面激活市場的資本、智力、人才創新的自由執業等因素。雖然醫療門檻高,障礙多,但變革之趨勢已經在社會形成廣泛共識。為推動此項工作,需要全社會尤其醫療行業科技行業的最大支持。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環境下,創新的主體已經由大型企業往中小企業和個人擴展,由“體制外”滲透到“體制內”。
“醫信平臺”的使命與目標:
2017年:通過專業學術和技術交流,形成產學醫協作,開展創新項目的設計、研發、應用、轉化,形成良好的“醫療價值生態圈”,以項目化運作,以各志同道合者的碎片化時間和智力、技術成果為創新源泉。
參與角色:
一、醫生:以三甲醫院富有創新力的主治、副主任醫生為主,在綜合臨床、科研方面該醫學專家往往是創新和活力的。其他城市全體醫生尤其基層醫生。角色定位:臨床需求和醫療專業內容,產品使用者和評估者。
二、醫學信息:以多年在醫療機構從事信息管理的信息科、設備科專業人士和從事醫學信息教學科研的教師為主。角色定位:平臺設計者,臨床需求轉行者,跨界者。
三、IT工程師:工程師不是技術員,不是簡單的碼農,是要懂業務需求和溝通,懂技術對醫療等復雜領域的應用,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一般本科以上受過系統教育的理工科背景為主。角色定位:技術實現,創新型工具應用。
四、醫療企業:多年從事醫藥、器械研發、生產、銷售并可以獨立開展工作的高級管理人才為主。他們懂市場,懂醫療,懂管理,有渠道,有經驗,其角色定位:應是市場轉化的主要力量。
五、醫療產業投資人: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實業工作,投資過相關醫療企業的產業投資人。有別于一般的金融投資只看短期財務目標回報,產業投資人往往在醫療市場多年,深入了解醫療的項目特點,并具有一定的渠道和人脈關系。角色定位:投資與專業資源提供者。謝絕網紅型投資人。
加入的對象:
一、學生:優先吸納以上各個領域的學生以海內外本科、研究生為主。尤其是海外背景的學生,其學術和專業知識上更具有創新力和視野。
二、醫療企業中高級管理人才:總監級以上,一般已實現財務自由,面臨職業打工發展的瓶頸智慧醫療如何收費運營,想自主創業但缺乏獨立的技術和資源。
三、醫生:以具有創新、開放等中西方文化熏陶的中青年專業醫生為主,短期內很難按部就班的升職到主任醫生,少部分正高職稱“仁醫”,他們更渴望以專業技術和創造性勞動而非某些權力來獲取應得的收入和尊重。增長才干,提升專業具有強烈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