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導語
9月中旬,國家出臺一系列文件,以規范互聯網醫療行業運轉,主要內容包括,互聯網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必須依托實體醫療機構,不得網絡首診;只有能開出處方的平臺才有權提供用藥建議。一個月過去,效果如何?
文 | 樂土社
編輯 | Bugle V
本文已獲樂土社授權轉載
互聯網診療“底線”
9月中旬,國家衛健委發布3份文件,規范互聯網診療活動。
規范中明確了互聯網醫院必須依托實體醫療機構,不得網絡首診。
規范還要求開展互聯網醫院準入前必須建立全省的統一監管平臺;所有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必須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向監管部門開放數據接口。
按照政策的規定,互聯網診療活動必須依托于線下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實體醫療機構提供。
互聯網診療“底線”劃出之后,這一個月來,各家互聯網醫療平臺是否做到了呢?
互聯網醫療平臺問題不少
近日,南都“互聯網+醫療健康”研究中心測評了13家互聯網醫療平臺,包括平安好醫生、微醫、好大夫在線、尋醫問藥、微問診、快速問醫生、拇指醫生、伙伴醫生、1藥網、健康160、春雨醫生、健康之路、丁香醫生等。
三級醫院聯動社區醫院義診
然而從南都的評測報道來看,無論是做咨詢還是問診,很多平臺都存在違規,主要問題綜合如下:
1、不明確是咨詢還是診斷。大多數平臺標榜“問診”功能吸引用戶使用,但使用中又設置提示信息,稱“醫生提供的僅僅是建議”而非確診。
2、不問首診信息。13家互聯網醫療平臺的醫生在咨詢過程中,8家沒有詢問病歷,3家僅詢問有沒有用藥,僅2家詢問是否曾就醫。
3、隨意提供用藥建議。13家互聯網醫療平臺的醫生全部提供了用藥建議,其中4家可以開具電子處方和網上購藥。
4、同一病癥不同平臺診斷差異過大。由此可見,在多數情況下,互聯網醫療平臺都在打擦邊球。
如何“在線咨詢”才算合規?
根據現行互聯網診療規范,樂土社分析了幾大重點,針對互聯網醫療平臺如何合規運營,提供一方中立的視角和具體參考。
四川省政協調研組一行參觀微醫通的遠程診療系統
1、互聯網醫療平臺本身的定位要清晰
按照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3份文件,互聯網醫療業務分為兩大類分頭管理:一類是涉及診斷、治療的核心業務;另一類則僅以健康咨詢、信息服務為主。因此,究竟是做咨詢還是問診,平臺的定位必須清晰。
其中,互聯網診療活動必須依托于線下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實體醫療機構提供,一方面標榜“問診”功能吸引用戶,一方面又提示“醫生提供的僅僅是建議”而非確診,是典型的打擦邊球。
然而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也曾在回答記者問時坦言,“在線疾病咨詢和在線疾病診療,這兩個之間確實有一些交叉”互聯網業務是否可以首診,如果平臺只做疾病在線咨詢,就不屬于互聯網診療范圍。互聯網診療是醫生對疾病下診斷結論,并且提出治療方案,按照文件來進行管理。
“如果只是提供疾病咨詢,比如說少吃鹽,或注意多運動等方面的建議,沒有明確診斷和治療,屬于咨詢。如果明確診斷某個疾病,然后告訴患者要吃什么藥,或要到醫院做某種治療,就屬于診療范疇,要按照互聯網診療的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2、互聯網醫院必須依托實體醫療機構,不得網絡首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