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意見》透露的亮點很多:
為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聯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教育部、國家中醫藥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醫療保障局、科技部、中國科協、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網信辦等十幾個部委或機構。
對線上開具的常見病、慢性病處方,經藥師審核后,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
鼓勵建立醫療健康教育培訓云平臺,提供多樣化的醫學在線課程和醫學教育。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協調推進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與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的對接聯通。
全面推開病案首頁書寫規范、疾病分類與代碼、手術操作分類與代碼、醫學名詞術語“四統一”。
《意見》提出了促進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互聯網遠程會診系統(圖片來源:國務院官網)
1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從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創新“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優化“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互聯網+”藥品供應保障服務,推進“互聯網+”醫療保障結算服務,加強“互聯網+”醫學教育和科普服務,推進“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服務等七個方面,推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服務融合發展。
2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支撐體系
加快實現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標準體系,提高醫院管理和便民服務水平,提升醫療機構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及時制訂完善相關配套政策。
3加強行業監管和安全保障
強化醫療質量監管,保障數據安全。
《意見》強調,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及時出臺配套政策措施,確保各項部署落到實處。中西部地區、農村貧困地區、偏遠邊疆地區要因地制宜,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引入優質醫療資源,提高醫療健康服務的可及性。
4能給民眾帶來大量好處
“互聯網+醫療健康”來了,能給民眾帶來哪些好處?2018年4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通過“遠程醫療”,中西部及農村患者不出家門就能看上北上廣等大城市的大專家。提升家庭簽約服務,同時,享受預約掛號、預約診療、在線支付、在線檢查檢驗結果查詢等服務。
2018年4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介紹情況。(圖片來源:中國網)
焦雅輝說,民眾從“互聯網+醫療健康”中能享受更多便利和益處。
利用“互聯網診療”手段,北上廣等大城市以外的患者,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包括農村患者,可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北上廣等大城市優質醫療資源,看上大醫生、大專家,也就是“遠程醫療”。
同時,提升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利用“互聯網+”的方式開展家庭醫生的簽約服務,對簽約的患者進行日常健康管理與服務。家庭醫生會給慢病患者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患者提供適應的健康指導。
另外,對一些長期穩定的慢性病簽約患者,如果需要調藥或者是基層沒有相應的藥物,家庭醫生可以在線給他開具一些處方,并且通過第三方配送方式直接把藥物配送到家里,使患者能夠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
還有利用“互聯網+”的技術讓就醫更加便利。很多信息化的手段方便患者掛號就醫。現在,很多醫院開發了自己的手機APP信息平臺,為患者提供掛號預約等便捷服務。還有北京、浙江等一些省份開發了全省統一的預約掛號平臺,患者可使用手機在移動端解決掛號的問題。
此外,還推進分時段預約診療,讓預約的時間精準到一個小時甚至半個小時之內,在方便患者就醫的同時,醫院可以對就診高峰進行重新調整。
還推出移動支付、診間結算、在線檢查檢驗結果查詢、導醫服務、健康信息推送等服務,為患者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附原文: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
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
國辦發〔2018〕2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升醫療衛生現代化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健康需求,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經國務院同意,現就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一)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
1.鼓勵醫療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