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細分領域一:在線醫療
2020年,在線醫療領域的累計用戶占比最高,達48.3%,且滲透率高達86%;健康管理領域則緊隨其后,累計用戶占比達33.9%,滲透率為70.1%;醫療資訊和服務領域的累計用戶占比較低,為5-6%,而滲透率均在50%左右。
2015-2020年中國專業健康管理服務市場規模大幅上升,且增速逐年上漲。截至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3200.8億元。另外,用戶對健身減脂、康復護理和飲食養生這三個領域的需求較高,達60%-70%;對慢性疾病、日常記錄、線上問診和藥膳飲食的需求相對較低,為40%-50%;而對掛號指導的需求僅為28.6%。
當前中國醫學資訊市場平臺的主要功能為提供醫學管理知識、醫學資訊、醫學培訓和專家講座。2020年健康管理平臺用戶男性占比偏高;年齡分布在30-35歲的用戶占比最高,達37.5%;處于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用戶占比超六成,收入在5000-8000元的用戶占比35.1%。
國內上市公司發展路徑——B醫院-C個人-I保險
第一,連接醫院,對接政府(衛健委+醫保局)
通過與醫院合作或受委托搭建互聯網醫院,獲得項目建設或運營費用。在線醫院自建模式,主導權在醫院;平臺模式,則由在線醫療企業主導。
核心競爭力:技術+品牌(系統構建,平臺運營);政府醫院資源。
第二微醫互聯網醫院框架,對接個人
滿足差異化的醫療服務需求,如私人醫生服務、家庭醫生、專家問診等,用戶注重服務連貫和資源質量;核心競爭力:服務質量。
第三,協同商保
盈利模式:互聯網醫療為商保提供在線醫療等服務;通過數據收集反哺保險端。
核心競爭力:醫療服務質量;大數據能力。
根據報告顯示,2024年及2030年中國在線問診市場占總問診量的百分比預計將會由2019年的6%分別快速增至42%和68.5%。在此背景下,在線問診市場規模將會由 2019年90億元分別大幅擴張至2024年的1550億元,以及2030年的4070億元。
受政策影響大部分地區實體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院占比更高;輕問診空間不大,網上診療市場的想象空間取決于政策支持和與醫院的合作情況。
格局:平安好醫生2019年(1833.HK) 擁有三張互聯網醫院牌照(銀川、合肥、青島), 也與北京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等全國近 50 家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共建新型互聯網醫院。微醫在2015 年創建了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烏鎮互聯網醫院后,也積極與各地政府合作,例如上線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 截至 2020 年 3 月,微醫已擁有 12 家實體醫療機構和 22 家互聯網醫院。衛寧健康20年底280家互聯網醫院。
中國龐大的慢性病管理市場預計也將為網上問診服務帶來巨大需求。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復診并長期續簽處方藥,而該類問診活動可在線上完成。
根據數據,我國 2019 年慢病管理市場規模達 4.5 萬億人民幣,占我國醫療健康總支出近 70%,預計 2030 年慢病管理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至 14.9 萬億,占我國醫療健康總支出約 84%。
平安好醫生
業務組成
健康商城業務:通過自營和平臺兩種模式運營,在線為用戶提供覆蓋中西藥品(非處方藥)、營養保健等眾多品類的商品。
消費型醫療業務:為個人及企業客戶提供體檢、醫美、口腔及基因檢測等標準化健康服務。公司還為用戶提供相關增值服務,如檢查報告解讀、線下復檢等。
在線醫療業務:通過自主研發的 AI 輔助診療系統協助公司自有醫療團隊為用戶提供在線咨詢、轉診、掛號、在線購藥及1小時送藥等醫療服務。
健康管理和互動業務:為企業客戶提供專業的廣告產品及服務。公司基于用戶上傳的健康數據及行為數據,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預測用戶的潛在喜好,并將相關產品和服務推送給用戶。
微醫
業務組成
通過醫療服務和健康維護服務,微醫鏈接了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生醫院端,和需要服務的企業和患者端,再通過多種服務方式,如健康維護、病種管理、數字醫療問診、病程管理和基礎服務進行收費,尤其是融合了醫保、商保等多種支付方式,同時基于海量用戶的基礎上研發創新產品,提供增值服務。
業務壁壘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平臺連接了超過7,800家醫院,包括95%以上的三級甲等,平臺注冊醫生超過270,000名。
目前已經建立了27家互聯網醫院,其中17家可通過公共醫療保險系統直接結算醫療費用。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平臺的累計注冊用戶有222百萬名。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平均月付費用戶25.4百萬名。
細分領域二:醫藥電商
藥品存在以藥養醫。藥品加成是我國醫療衛生在特定的時期政府為了補償醫院收入所采取的政策,2018年2月,國家衛計委公開宣布我國公立醫院已全面取消藥品加成。然而,由于隱形返利和回扣的存在,醫院仍然有動機去通過銷售藥品獲得利益。因此,藥品零加成政策對藥品使用和醫療支出的影響尚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