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谷歌的I/O大會上發布了人工智能檢測皮膚病檢測APP,用戶只需要上傳三張出現癥狀區域的皮膚照片,該應用程序就會利用其對288種皮膚狀況的了解,提出潛在的匹配。
如果對未來進行猜想,“智能化”或許將是在線問診的終極模式,但如何呈現?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但從目前的成果來看,在線問診就像是5年前的在線教育,正在以革新為命題,從一個資本冷落的低谷,變成一片充分競爭的紅海市場。
在醫療服務越來越市場化的今天,在線問診平臺如春筍般涌現。網絡問診讓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在給患者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良醫財經將解析市場的3大誤區與用戶的3重真相,為在線問診平臺提供3副解藥。在拆解在線問診難以逾越的頑疾,同時思考它的無限未來和無限生機。
良醫財經「產業觀察」第25篇。
主筆/ 阿布
內容架構師/ 丹丹
出品/ 良醫財經
01
市場:在線問診是付費的好生意嗎?
紅海商機的“3大誤區”
從市場規模看,在線問診市場的天花板在哪?
2016-2018年每年新增互聯網醫院不超過100家。2019年以來,互聯網醫院建設呈現井噴式增長,2019年新增223家,2020年1-9月新增244家。中國已上線互聯網醫院超600家。
2015年,在線問診就有了苗頭,可以說是在線問診的雛形1.0時代。這一時期互聯網PC還是王者,像百度知道、天涯社區、百度貼吧等,都有或多或少涉及疾病的咨詢和討論。
“有事找度娘”,那個時候網友自我看病用的最多的就是百度,這種現象也產生了“別百度看病”、“什么病都是絕癥”的笑話。
但轉眼間,以微信支付為首的移動支付出現,顛覆了知識領域的價值變現的問題,徹底點燃了互聯網醫療參與者們的熱情。
當時羅振宇提出了一個概念:知識付費。于是出現了當時的現象級互聯網產品:分答。雖然不是主打醫療問診,但當年入駐了很多醫生大V。
醫療咨詢,成為知識付費的最為剛性的需求。很多在線醫療產品在這個時期創立或迭代。早期的有好大夫、平安好醫生、春雨醫生,后來有丁香醫生、愛問醫生,也就是在線問診的2.0時代。
但因為難解盈利問題,互聯網醫療紅火了一小段時間后快速的熄了火。直到疫情的爆發,讓在線問診走到了3.0階段。從疫情防控、問診剛需到政策加碼,互聯網醫療成為潮頭的浪花,被沖到天際,很多公立醫院紛紛上馬互聯網醫院,并開始在這方面的投入。
坐了幾年冷板凳,互聯網醫療終于熱起來。但能持續到何時?
據測算,中國在線問診市場規模在未來5年將飛速攀升,到2025年,將達到1980億。這個數字是2015年的198倍。
紅海市場格局已現,但仍有潛力。擺在在線問診海量用戶這個“金礦”面前的,是如何商業化的問題。
目前上市的幾家以互聯網醫療為核心的企業看,只有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能夠盈利。一個共同點是:大廠電商背景、都依靠賣藥盈利。
盈利問題難解之外,擺在在線問診面前的,還有3大誤區。
誤區1:在線問診是流量入口
一個重要的問題:在線問診是流量生意嗎?
疫情發生后,在線醫療平臺的線上問診量呈激增之勢。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在線問診領域獨立App日活最高峰達到671.2萬人,最大漲幅接近160萬人。疫情期間,僅在好大夫在線問診平臺上,日均新注冊用戶數相比去年12月增長了350%,高峰時期的日均在線問診需求量環比增長648%。與此同時,新注冊申請的醫生數在高峰時期,單日申請量達到平時的8到10倍。
最近,阿里健康的一組新數據,突出了流量的重要性。據阿里健康方面的數據顯示:阿里健康醫療健康服務平臺用戶數超5.2億。
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全國每3個人就有一個使用過阿里健康提供的服務。日均在線問診服務量已經超過18萬人次。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約36個一線城市三甲醫院日均門診量之和。
再看電商業務,阿里健康醫藥電商平臺業務中,商品SKU數量在2021財年達到3300萬個。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5500個沃爾瑪社區店內全賣健康商品。
阿里的巨大平臺作用,將更多流量引入阿里健康。但不能簡單粗暴的說,互聯網醫療是流量生意。
流量的背后還有醫療問題。換而言之,互聯網教育為何走到今日的境地?通過營銷換營收的背后,就是一些企業將教育的本質理解為流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