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醫生在網上診療后開具藥品,當天就配送到家,真是太方便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家住浙江杭州市下城區朝暉街道的翁女士哮喘病發作,本打算去醫院,可她既不放心又不方便。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翁女士通過“杭州健康通”APP申請在線診療,醫生在網上查閱病歷、評估疾病狀況后,很快給她開具了電子處方。藥品經杭州電子社??ㄔ诰€結算,由第三方配送到家門口。從線上申請看病至拿到藥品,短短數小時,翁女士足不出戶就完成了看病全過程。 一場不期而至的疫情,讓互聯網診療跑出加速度。今年以來,國家衛健委多次發文,要求充分利用“互聯網+醫療”優勢作用,大力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作為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產業發達的省份,浙江大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依托全國首個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更好助力百姓尋醫問藥,切實解決群眾就醫方面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線上問診便利又救急
今年農歷正月初六,杭州西湖區文天社區居民王女士的丈夫開始咳嗽,這讓王女士一家人十分擔心,“春節前,丈夫外出多,接觸的人也多,會不會感染了新冠肺炎?”家人拿不定主意,“非常時期,去醫院擔心交叉感染;不去,又怕連累家里人”。
向朋友咨詢后2022浙江互聯網醫院服務范圍,王女士掃描了二維碼,通過微信端登錄一家線上問診平臺。
“有沒有出現發熱、體痛癥狀,嗓子現在感覺如何……”醫生在屏幕那端仔細詢問,根據癥狀,逐一排除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并給出居家觀察的建議。沒過多久,王女士丈夫咳嗽的癥狀逐漸緩解,真是虛驚一場。
有了這次問診經歷,王女士成了在線問診的“鐵粉”。像她一樣,使用在線問診的人越來越多。浙江省互聯網醫院平臺監測數據顯示,浙江互聯網問診量較去年同期增加70多倍,電子處方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上百倍。
疫情期間,溫州市防控形勢一度十分嚴峻。嚴格管控下,對于大量慢性病患者,如何解決既避免聚集、減少外出,又能及時為他們解決復診、用藥問題?對此,溫州25家縣級以上醫院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云復診”、開具“云處方”,讓患者看病用藥“暢通無阻”。在溫州市醫保局上線的慢性病藥品第三方配送平臺上,市民可以線上續方,平臺內5家醫藥物流服務商24小時內會將藥品送至患者手中,費用由醫療機構與醫保部門實時結算。
今年3月2022浙江互聯網醫院服務范圍,國家醫保局與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鼓勵定點醫藥機構提供“不見面”購藥服務。隨后,浙江各地相繼出臺配套政策,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醫院醫保報銷,基本實現醫保在線支付。 開展互聯網診療,離不開統一透明的平臺。目前,全國首個集監管和服務一體化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在浙江啟用。這個相當于醫療界的“天貓”平臺,接入了624家醫療機構,近6萬名醫護人員在平臺備案開展互聯網診療業務,提供在線咨詢、在線復診、護理咨詢、線上處方、心理健康評估等服務。疫情期間,平臺共開展了234萬余次在線問診、78萬余次在線復診和42萬余次在線開具處方。
“‘互聯網+醫療’不僅為患者解決了居家診療與用藥服務問題,還通過遠程會診系統,為前線醫療隊提供了有效技術支撐。”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黨委書記王建安看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科技企業加入“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行列,未來老百姓會享受到更多元、更便捷的優質醫療服務。
資源下沉破解“看病難”
“片子再放大一點……”日前,一場遠程視頻交互式會診,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與浙江大陳島鎮衛生院之間進行。71歲的陳桂花感覺頭暈,于是來到島上的鎮衛生院就診。畫面中,超聲波檢查圖像實時顯示出來,上海超聲波診療專家組遠程對衛生院醫生開展指導,并對老人進行診斷。
大陳島,位于浙江臺州灣東南洋面,距臺州主城區52公里,離大陸海岸線最近點23.6公里。島上僅有一座衛生院,醫療條件有限。陳桂花如果從島上坐船前往城區就診,要幾個小時,往返需要一天時間,看病很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