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智慧醫療的發展背景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過程。只要你活著,就有可能生病;只要生病,就需要就醫。所以,醫療是每個人的剛性需求,也是國家重要的民生領域。
醫療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級政府都在持續加大對醫療軟硬件基礎設施的投入,我們的就醫體驗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升。但是,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問題仍然很多,體驗依舊無法讓人滿意。
醫療,也和教育、住房一起,被稱為21世紀壓在老百姓身上的“新三座大山”。
站在醫護人員的角度,從業幸福度也不算高。繁重的工作壓力,加上頻繁出現的醫鬧甚至傷醫事件,讓白衣天使們戰戰兢兢、時刻不敢放松警惕。
除了亟待改善的居民就醫體驗和醫護人員從業體驗之外,整個國內醫療行業還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內外部形勢變化。
首先,就是眾所周知的人口老齡化。
根據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已經達到了2.5億。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億。我們正在加速邁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圖源:圖庫
人口老齡化,將直接導致老年群體醫療、保健需求的急劇增長,對社會醫療資源形成更大的壓力。
第二個趨勢,是慢性病患病率的增加。
經濟的快速發展,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推高了肥胖癥、糖尿病、脂肪肝等“富貴病”的發病比例。這些慢性疾病,產生了長期用藥和治療成本,同樣增加對社會醫療體系的壓力。
2019年,我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占總死亡88.5%。
其中,心腦血管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比例為80.7%。
第三,是醫療資源的極度失衡。
這就不用多說了。以醫院數量為例,國內優質的三甲醫院資源主要集中于一二線大城市,尤以北上廣為最。經濟欠發達地區,醫療資源遠遠不足。
圖源:三甲醫院數量排名
第四,是醫療專業技術人才的缺失。
據《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 年)》,2020年國內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為2.5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數3.14人,遠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各國每萬人執業醫師數情況(2019年)
醫療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周期很長,年輕人越來越不愿意學醫,導致人才緊缺度加劇。
第五,是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挑戰。
沒錯,目前仍在肆虐的COVID-19新冠疫情,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新冠疫情的發生,暴露了醫療衛健系統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的不足。它也給我們展示了,在極端情況下,醫療體系的接納能力和運行效率將面臨無比巨大的考驗。
圖源:方艙醫院
我們到底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用更先進的手段,來應對此類危機?這次新冠疫情,到底給我們的衛健體系帶來了什么樣的啟示?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
總而言之,在上述各種復雜形勢變化的影響下,整個醫療行業可以說是鴨梨山大。醫院、政府有關部門以及行業企業,都在絞盡腦汁想辦法,看如何才能彌補醫療資源的不足、促進醫療效率的提升,改善就醫行醫體驗。
除了在醫療技術上繼續進行研究之外,人們發現,合理利用來自數字科技的賦能,很可能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于是,智慧醫療,閃亮登場了。
什么是智慧醫療
究竟什么是智慧醫療?
其實,智慧醫療是一個很“虛”的概念。不同的人,對智慧醫療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覺得它是一門學科、一種技術,也有人覺得它是一個平臺、一套體系,甚至一種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