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任何事物只有不斷迎合、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才能得到更迅速的發展,獲得更為成熟的發展空間。近幾年,我國5G、AI等技術的發展,正是迎合了人們越來越想要快捷、節約時間的愿望,從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同理,醫院的智慧化建設也是在圍繞使用者需求不斷升級的情況下,開展的新型規劃建設。
如果沒有5G、AI這些新技術的加持,短時間內實現醫院的智慧化建設的目標是遙不可及的。而利用5G通信技術,網絡數據傳輸過程更加快速、高效,在開啟萬物互聯時代的同時,也讓我們更好地研究大數據(Big Data)、物聯網(IOT)、云計算(Cloud)、人工智能(AI)等技術在醫療健康服務中的廣泛應用,這也將為我國健康產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01
什么是無接觸就醫?
2020年伊始,突然來襲的疫情讓大家措手不及,一時間“無接觸就醫”成為人們生活的剛需,為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場曠日持久的醫療防疫攻堅戰。疫情期間,很多醫院開設了互聯網問診服務,“無接觸就醫”初具雛形,但從長期看,醫院服務患者仍舊是診療服務的主場景。
而“無接觸就醫”要做的就是打通線上與線下服務場景,二者之間實現全面的整合和融會,做到線上線下真正結合在一起,打造全新的“無接觸就醫”診療流程,為患者提供更為便捷且安全的智慧就醫新模式。
一、“無接觸就醫”模式解讀
以前,“無接觸就醫”的全場景流程和服務模式往往沒有統一的流程梳理、服務標準和頂層設計,導致“無接觸就醫”發展頻頻受阻,某些醫院建設此功能也是自成體系,呈各自為戰的狀態。
如表3-1所示,“無接觸就醫”模式主要涉及到的無接觸服務可以簡單概括為:統一預約服務、統一支付服務、統一識別服務和統一診療服務。
“無接觸就醫”模式打破了醫院原本的智慧服務制約,除了自助、窗口等服務場景,還迅速開拓出互聯網醫院、病區等應用場景,患者可以快速完成掃碼支付、醫保自助、開電子發票等服務,尤其是便捷支付和人臉識別系統的應用為實現“無接觸就醫”添磚加瓦,最終實現全場景、全流程無接觸就醫。
無接觸就醫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減少面診、線下“無接觸”就診、減少院內停留。其具體建設內容包括移動支付、電子發票、全面精確預約、智能提醒、互聯網醫院、全流程電子條碼(虛擬就診卡)就醫等。
1.減少面診
建設互聯網醫院為復診、常見病、慢性病的病人帶來了福音,他們可以通過線上咨詢、問診就醫,接受線上開處方、送藥到家等定制服務。對需要去醫院檢查的患者來說也很方便,他們可以在互聯網醫院快速預約掛號和檢查等項目,讓患者在院內院外享受服務無縫銜接,提升患者對醫院的好感度。
2.線下“無接觸”就診
對那些重病和必須去醫院就診、初診的患者來說,優化流程,大大減少了線下就診時的接觸,例如就診移動支付、全程無紙化等。
其優勢是:
(1)提高了電子健康卡、電子就診條形碼、電子醫保等電子就診設備多場景的應用頻率,如應用在自助服務端口、診間、窗口等場景。
(2)便捷的移動支付應用可以通過自助服務終端或者手機、窗口掃碼的方式進行支付,避免了銀行卡或現金的交易接觸。
(3)打印憑條、報告以及發票實現無紙化?;颊咴诶U費成功后會收到提醒,可以線上領取電子發票和檢查報告,通過手機查詢。
3.減少院內停留
實現精準預約、智能導航,讓患者就診時做到心中有數,減少了患者在醫院的待診時間。例如智慧問診系統,來醫院掛號、手術都可以提前預約。
就醫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實現了就醫智能提醒,例如,智能導航可以精準地指引患者就醫,醫生可根據所開的處方單或檢查檢驗,直接在就診中完成檢查、檢驗的預約,并可以在診間掃碼支付,然后去檢查,取藥也是如此。
整個診療過程減少了患者在窗口和自助終端的各項操作,也無需在候診區盲目等待,可根據消息提醒看到前面還有多少人,合理規劃好問診時間。
這種“無接觸就醫”提高了患者的時間利用率,打通線上線下的全流程就醫場景,推動分級診療,解決了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減少了院內感染,提升了醫療的服務效率。智能引導與無接觸就醫廣受推崇,也為醫療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勢不可擋的“互聯網醫院”
無接觸因具備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等特點,使互聯網醫療服務在疫情期間成為抗擊疫情防止傳染的另一大戰場。我們要思考的是在疫情結束后,各醫療機構應如何面對實體醫院的互聯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