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互聯網醫院在本次疫情的防控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國家衛健委辦公廳《關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聯網診療咨詢服務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加強信息化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均提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利用“互聯網+醫療”的優勢作用,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診療咨詢服務。
筆者根據之前一些零散的回憶和記錄,將關于互聯網醫院那些事陸續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后面將逐一介紹互聯網醫院的發展階段、運行模式、功能以及互聯網醫院的未來,本篇首先介紹一下互聯網醫院發展的四個階段。
“輕問診”階段(2012年-2015年)
“輕問診”其實也就是健康咨詢,并不屬于真正的問診。
成立于2011年的春雨醫生屬于當時互聯網醫療行軍路上的急先鋒,重點布局“掛號預約”和“在線問診”兩個領域。但是由于低頻、淺層次的問診需求,很難支撐用戶付費意愿,單靠燒錢造流量卻無法扭轉低轉化率的局面。
2015年底,春雨醫生創始人、前CEO張銳與時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杉有過一場相互打斷18次的對話,最終誰也沒能說服誰,折射出當時互聯網醫療與傳統醫療難以對話的尷尬局面。
在“輕問診”階段,互聯網醫療大多聚集在線咨詢和在線掛號等醫療外圍服務上,商業模式屬于懸空狀態,互聯網醫療服務很難向醫療業務環節中滲透。
當時還有一些平臺通過打著醫患溝通的幌子提供“預約掛號”服務,其實是炒賣醫生的加號,隨后政府出臺各種政策重拳打擊醫院號販子,并且在制度安排上開始杜絕號源被各種手段販賣牟利。
簡單的在線健康咨詢能夠快速得到答案,特別是針對婦兒、生殖等領域,省去了跑醫院以及掛號與排隊的等待時間,這也是當時一部分互聯網醫療企業能夠堅持活下來的理由。
“灰色摸索”階段(2015年-2017年)
2015年12月7日,烏鎮互聯網醫院成立,是我國第一個以“互聯網醫院”命名的醫院,標致了互聯網醫療從“輕問診”到“真看病”的階段,從健康咨詢來到了看病開藥的階段。
2015年12月10日,著名心血管病專家王建安教授通過烏鎮互聯網醫院平臺,為杭州濱江區黃女士開出了全國第一張復診在線處方,并由國藥完成藥品配送,實現了“預約-在線診療-在線處方-付費-藥品配送”的流程。
此后“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概念在全國叫響,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好大夫、丁香園等互聯網醫療新秀,無不加入到互聯網醫院從1到N的進程中,轟轟烈烈,如火如荼。
2016年12月10日,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正式開業,依托互聯網醫療平臺好大夫在線優質醫生資源。
2017年3月19日,由銀川市政府和16家醫療類企業共同發起的“銀川市互聯網醫療產業項目簽約儀式”在銀川市國際交流中心舉行。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行業監管難度越來越大,企業也鋌而走險。
有的平臺雖然要求患者在線上傳處方憑證,但審核系統形同虛設,患者提供寵物照片也能開出處方藥;有的無需上傳處方即可下單,送藥環節也不核對處方;有的提供線上開具處方服務,但審核藥師和復核藥師兩欄均為空白;還有對處方藥進行促銷的。
在此階段沒有可遵循的政策,缺乏明確的條文,也缺乏相應的監管體系,互聯網醫療行業在無人監管的灰色地帶摸索許久。
“名正言順”階段(2018年-2019年)
2018年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意見》,允許依托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醫療機構可以使用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在實體醫院基礎上,運用互聯網技術提供安全適宜的醫療服務,允許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醫師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后,允許在線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
2018年9月14日,國家衛健委印發了制定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三個文件。
至此互聯網醫院系統,互聯網醫院正式被國家認可,不僅擺脫了政策不透明的風險,還迎來了新的政策紅利。文件對互聯網醫院有了明確的定義,必須依托實體醫療機構,線上線下一致監管,杜絕了互聯網醫院的野蠻成長,互聯網醫院終于走上了康莊大道。
“醫保支付”階段(2020年-)
2019年8月3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關于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明確“互聯網+”醫療服務是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將線下已有醫療服務通過線上開展、延伸。
“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納入現行醫療服務價格的政策體系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