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大家好,我是王澤,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互聯網醫療、醫療互聯網以及醫療信息化相關的內容。為什么要聊這個話題呢?
一方面是我個人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調研、走訪了數十家醫院,這里面有三甲、二甲不同等級的醫院,也有綜合、專科不同特色的醫院。并且我的業務調研、和產品落地工作大部分時間是在院內開展,因此對醫療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另一方面是當前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正處于激烈的演化階段,做的大的并不見得做得好,做的好的也并不一定廣為人知。臺前的各家都面臨著商業模式、價值驗證等諸多考驗。
因此,想通過這邊文章結合自己的一些理解,從互聯網醫療、醫療互聯網、醫療信息化這三個行業作為切入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們知道,互聯網醫療在2005年開始在國內萌芽,隨著2015年政策和資本的催化,整個行業迅速站到了風口上(推薦對互醫發展史感興趣的朋友看我之前的文章:《2020,回看互聯網醫療》)。
特別是2019年新冠疫情對老百姓線上就醫意識的激活,讓人們對互聯網醫療的未來充滿了無限遐想。但近兩年開始,隨著頭部力量的角逐,資本的熱度逐漸趨于理性,最近投資者對微醫上市招股書股的態度便說明了一切。
與此同時,在2018年左右,醫療行業內部開始出現“醫療互聯網”的說法,代表了把醫療作為互聯網+醫療中核心的理念,簡單的次序調換卻與“互聯網醫療”形成了深刻的差異。此外,醫療信息化產品作為醫療行業市場老牌參與者之一,也是不容忽視的一極。
接下來在線問診系統,我將從產品屬性、產品形態、產品客戶/用戶、產品服務、商業邏輯等維度對三種產品進行分析。
一、產品屬性
互聯網醫療產品的主要應用場景在院外,直接2C,一般由互聯網科技公司操作落地,使用互聯網思維進行落地、運營和增長。
醫療互聯網產品主要以醫療機構為主體,走2B2C模式,主打院內——院外連接場景。采用醫療+互聯網的方式進行落地、運營和增長。醫療信息化產品為2B模式,為院內屬性,表現為封閉特征,多采用內網或局域網方式進行信息傳輸。
二、產品形態
互聯網醫療產品主流形態為APP,如春雨醫生、平安好醫生、醫鹿、小荷等等。醫療互聯網的產品形態一般為H5,通過醫院官方公眾號接入,盡可能包裝為醫院本地化產品,而醫療信息化產品通常為PC端的軟件系統。
三、產品客戶/用戶
互聯網醫療產品的用戶主要是院外場景中的患者或其他有健康需求的人,客戶為其中的付費群體。
醫療互聯網產品的客戶主要為醫院、醫聯體、政府機構等B端單位,是產品買單方,而產品的主體用戶則是患者、醫院醫護人員、管理人員等角色。醫療信息化產品的的買單方主要為醫院、醫聯體機構,用戶為在院工作的醫護人員及管理運營人員。
四、產品服務
互聯網醫療產品的服務主體為平臺本身及平臺簽約的服務群體。例如我們在平臺購買在線問診服務后,為我們提供服務的醫療資源為平臺簽約資源,而當我們在平臺自營商城購買藥品時,提供服務的對象則為平臺本身。
此外,平臺上服務業務一般會在線上形成閉環,與線下服務切割(有自營線下服務機構的除外,如自營診所)。例如在線問診業務從用戶發起,到付費,再到服務結束,是完全在線上完成的。在線掛號業務在線上也只進行付費預約環節,而掛號服務的兌現是在醫院完成的。
醫療互聯網的服務主體往往為醫院本身。因為產品的入口通常在醫院公眾號,而服務履約是在院內,因此是明顯的O2O路徑。醫療信息化產品由于其封閉性、本地化的特征,服務一般由產品本身及其公司售后來提供,解決醫院工作人員在產品生命周期遇到的各類問題。
五、商業邏輯1. 互聯網醫療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