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從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軟交換技術的出現來源于交換技術的發展,軟交換系統的出現是程控交換機體系結構走向開放的結果,在體系架構上具有延續的特點。從電路交換機到軟交換系統的發展是演進的過程,而不是革命。
1.傳統交換機的結構模式
一般而言,程控數字電話交換機由控制部分、內部數字交換網絡和外圍接口設備組成。根據所執行功能的不同,可將傳統交換機的內部結構劃分為控制、交換(承載連接)和接入3個功能平面。其體系結構如下圖所示:
傳統交換機的體系結構
傳統電路交換機的各種業務功能,除智能網業務外,一般融合在交換機的軟、硬件之中。其中:
A、控制單元由主處理機和呼叫處理軟件組成,主要提供對外圍設備和數字交換網絡的控制功能,包括呼叫控制、業務交換、管理維護等功能。嵌入到交換機的軟件與硬件中的業務功能,一般用千提供基本業務與補充業務。
B、內部數字交換網絡主要由64kbit/s的電路交換矩陣(包含一系列按一定拓撲結構連接的交換單元)組成,用來完成主叫話路與被叫話路(局內接續)、主叫話路與出中繼電路(出局接續)以及入中繼與被叫話路(入局接續)等的接續。
C、外圍接口設備主要由用戶模塊、中繼模塊和數字信令處理模塊等組成。用戶模塊提供交換機到用戶設備的接口(如POTS、2B+D、V5等用戶接口),又可分為模擬用戶模塊、數字用戶模塊等。中繼模塊提供El、Tl等中繼接口,作為交換機與外部系統的接口,比如交換局、小交換機、遠端用戶單元等。數字信令模塊提供到數字信令網(No.7信令網)的接口,可處理不同的信令類型。時鐘和信號音模塊提供系統同步信號和必要的電話信號音等。
在傳統電路交換機中,主處理機與用戶中繼、信令等處理模塊之間的通信協議采用由制造商自己制定的非開放的內部協議。因此,程控交換機的這3個功能平面,不僅在物理上合為一體,而且支持這3個功能平面的軟、硬件互相牽制,不可分割。此外,傳統程控交換機的業務提供在設計交換機方案時就定了下來,一旦產品定型,若想修改或增加某種業務,需要更改軟件或硬件,故提供新業務十分困難。
由上述可見,傳統的電路交換機是封閉的集成化一體機,其控制、交換和接入3部分以非標準的內部接口互聯,并在物理上合為一體,其業務提供功能融合在交換機的軟、硬件中這樣運營商被設備廠商鎖定,沒有創新的空間。軟交換技術的一個重要出發點便是針對傳統交換設備的這種缺陷而發展起來的。
2.軟交換系統的體系結構
軟交換技術建立在分組交換技術的基礎上,其核心思想就是將傳統交換機中的3個功能平面進行分離,并從傳統交換機的軟、硬件中剝離出業務平面,形成4個相互獨立的功能平面,實現業務控制與呼叫控制的分離、媒體傳送與媒體接入功能的分離,并采用一系列具有開放接口的網絡部件去構建這4個功能平面,從而形成如圖z.9所示的開放的、分布式的軟交換體系結構。可以看出,這4個功能平面與我們在前面介紹的NGN功能平面是一致的,這也是業界通常把廣義上的軟交換看成NGN代名詞的一個原因。
軟交換系統體系結構
軟交換系統的4個平面分別具有如下功能。
A、業務平面:在呼叫建立的基礎上提供附加的服務,承擔業務提供、業務生成和維護、管理、鑒權、計費等功能,利用底層的各種資源為用戶提供豐富多彩的網絡業務,主要網絡部件為應用服務器、業務控制點、AAAC授權、鑒權、記賬)服務器、策略服務器、網管服務器等。
B、控制平面:控制平面內的主要網絡部件為軟交換設備。軟交換設備相當于程控數字電話交換機中具有呼叫處理、業務交換及維護和管理等功能的主處理機。此層決定用戶應該接收哪些業務。它還控制其他的較低層的網絡單元,告訴它們如何處理業務流。
C、交換平面:亦可稱為媒體傳輸平面或承載連接平面,提供各種媒體(語音、數據、視頻等)的寬帶傳輸通道并將信息選路至目的地。交換平面的主要網絡元件為標準的IP路由器(或ATM交換機)。基千分組網絡的軟交換系統,用網絡本身作為交換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