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隨著平臺技術及運營模式走向成熟,3G、得到普及,終端產業鏈逐步完善,公網對講產業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公網對講發展概述
早在千禧年伊始,移動數據業務發展之初,公網對講業務就進入了基礎電信運營商的視野。2004年,開放移動聯盟(Open Mobile Alliance,簡稱OMA)組織提出制定基于移動蜂窩數據網絡的公網對講(Push-To-Talk over Cellular,簡稱PoC)標準,并于2005年6月發布了OMA PoC V1.0技術規范。為了給3G TD-SCDMA尋找新的業務應用,作為OMA組織核心成員的中國移動首先看上了PoC業務,2006年中國移動部署了第一個基于OMA標準的PoC業務平臺。但受限于TD-SCDMA網絡空口接入性能、無線覆蓋和數據傳輸能力的限制,以及終端用戶體驗的差距,該業務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隨后幾年,以McWiLL和WiMAX為代表的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在行業應用中得到積極反響,成為行業客戶解決外場作業數據傳輸、人員調度和現場應急指揮難題的新寵。2008年,SCDMA無線寬帶產業聯盟首次提出“寬帶無線多媒體集群通信系統”的概念,其核心成員單位北京信威通信公司聯合捷思銳科技公司首次實現了基于McWiLL寬帶無線接入系統的寬帶多媒體集群通信系統,也是首個架構在寬帶無線蜂窩網絡上的寬帶PoC業務系統,為捷思銳多年之后發展承載在電信運營商移動公網上的寬帶公網對講(B-PoC)業務埋下了伏筆。
2010年,中國電信天翼對講(Q-Chat)正式商用。Q-Chat是高通公司為中國電信定制的系統,基于3G CDMA2000 1xEVDO網絡,雖然也是采用VoIP技術,但為了達到更好的組呼起呼性能,對空口進行了優化設計,與中國電信的3G網絡和高通的手機終端芯片深度耦合,不是真正的OTT業務。正是因為Q-Chat很好地解決了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指標——組建立時延問題,后續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沒有陷入中國移動PoC業務的困境。Q-Chat與中國電信3G網絡的深耦合關系在3G時代表現出明顯的性能優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可持續發展的劣勢也凸顯出來,4G網絡演進和終端產業鏈成為Q-Chat進一步發展的掣肘。無可爭議,Q-Chat在中國公網對講產業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從產業鏈形成、用戶教育和商業模式構建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Q-Chat的帶領下,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成熟,以及3G/4G移動蜂窩網絡的普及,制約PoC業務性能的瓶頸逐步得以突破。2013年之后,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特征的OTT PoC平臺技術迅速崛起,以e-Chat、Smart-PTT和GQTone為代表的公網對講運營平臺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推動公網對講產業群體向更廣泛、更多元的方向發展。特別是,2015年開始,泉州的傳統對講機廠商紛紛加入公網對講終端產品的生產制造和市場推廣,迅速彌補了終端產業鏈和市場銷售渠道的不足,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截止2017年上半年,,國內包括三大運營商在內的公網對講業務平臺運營商多達十幾個,并有多個業務平臺開始布局海外市場,用戶總數粗略測算已經達到500萬,產業環境基本形成并初具規模,具備了向更大規模發展的條件。同時,眾多業務平臺魚目混珠,以及劣質終端產品低價參與競爭,擾亂市場,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和市場監管,給廣大用戶造成困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發展的步伐。
公網對講技術
由于語音對講業務在行業指揮調度通信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以電話業務為主的電信時代,市場分析認為組群對講業務的市場需求可占到整個話音通信市場的十分之一。因此,電信運營商及相關通信標準組織一直在探索基于公眾移動通信網絡提供組群對講業務的能力,從2G時代,一直延續到3G、4G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并產生了多種技術體制。概括起來,可以區分為兩大類,一是基于傳統電信運營商思維,與電信運營商網絡緊耦合的技術體制,如Gota、Q-Chat、PS-LTE;另一類是基于互聯網思維,采用OTT技術,與電信運營商的網絡松耦合,如OMA PoC、Internet P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