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售前電話
135-3656-7657
售前電話 : 135-3656-7657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咨詢熱線:135-3656-7657 400-6333-661
一支筆,一幅畫,“畫說”健康那些事;簡陋的方艙、滿滿的激情,“方艙小課堂”迎來“三連擊”點贊……最近,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市健康促進中心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召開本市第二場醫療機構健康促進工作系列交流推進會,仁濟醫院刮起的一股科普風潮引人關注。
從專家教授到年輕醫務人員,在繁忙工作之余投入“花式”科普,全員科普的氛圍掀開一種新的探索:嚴肅的醫療,可否生動的表達?
“班主任”來了,打造醫院里的“科普IP”
“我姓班,所以為系列科普取名《班主任來了》。”這個春天,仁濟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主任班海群火了一把,在今年的大上海保衛戰中,以感染防控和個人防護為主題的“班主任來了”系列抓人眼球,其中的《住院病人如何做好防護》《如何正確佩戴口罩》等廣為轉發,更帶動“班主任來了”防疫表情包問世,“戴口罩”“抱住綠馬”……“班主任”在表情包里不忘“敲黑板”。
“疫情前,老百姓甚至醫療行業對感控的關注度都不高,沒想到,冷門專業迎來科普的春天。”班海群說,視頻起初是面向本院醫護“敲黑板”,沒想到“火”到院外。“班主任”10期短視頻累計播放量超15萬人次,其中“正確穿脫防護服”的視頻流傳最廣,不僅熱轉于上海的社區群,班海群原在國家疾控工作的老同事告訴他,一名浙江專家到安徽指導防疫,在用“班主任”的視頻培訓基層人員。
仁濟醫院顧卓偉醫生的臨床專長是婦科內分泌疾病,尤其是多囊卵巢綜合征,因科普走紅,病人們會循著科普作品找到他的門診,同事間“看多囊找顧醫生”被口口相傳,江湖人稱“比女人更了解女人的婦產科男醫生”。
醫學科普鋪天蓋地,顧醫生憑啥“突圍”?竟是“畫說”。以漫畫說科普,顧卓偉逐漸形成自己的“辨識度”,他在《“女漢子”與“大姨媽”的愛恨情仇》里趣說“多囊”最具特點的體征,在《這世上真有“后悔藥”》里厘清對緊急避孕藥的誤解。科普漫畫的道路上,顧卓偉結識了一名交大醫學院新生,他們合作已有近1000張漫畫,第一部漫畫科普書出版在即。
讓專業的科普占領“主陣地”,打造醫院里的“科普IP”,仁濟醫院著力打造立體化科普體系,在原有院報、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基礎上仁濟醫院公眾號付費,開辟視頻號等新平臺。目前,仁濟醫院全院超過50%的臨床科室已開通微信公眾號或視頻號,形成龐大的健康科普矩陣。在微信訂閱號和服務號開設的“仁濟科普”專欄,粉絲數已超250萬。
超越診室的邊界,優質科普承載醫學的溫度抵達更廣闊人群
投入健康科普,這群醫務人員很認真。
隨著國家生育政策全面放開,營養科徐仁應醫生明顯感覺到大眾對學習備孕期的營養知識訴求強烈。“我們發現,大家都關心準媽媽怎么吃,又是控制體重,又是補葉酸,而對準爸爸基本沒要求,其實不然。”徐仁應的科普文《男人也要備孕?當然!孩子的健康和父親有很大關系》在“仁濟醫院就醫服務號”上線后馬上引發關注,還登上了熱搜。不少患者或打電話或在后臺留言,希望醫院繼續推出相關科普。
從受眾需求出發深耕細作,這群醫務人員反復琢磨著“接地氣”的健康科普。今年3月的新冠戰疫中,《秦主任方艙小課堂》開講。仁濟醫院胃腸外科秦駿醫生在拍攝條件有限的方艙里,以飽滿的精神給大家說“進方艙要準備啥”“出艙三個月內為啥要單人單管”,這名操著一口“滬普”的方艙醫生意外“圈粉”。回歸工作崗位,一名來看門診的老爺叔對他說,12期視頻他一期不落,“秦主任,我家有人當時在你們方艙,聽到你們這么說,我真就放下了心。”
“從編譯《醫書五種》,到推廣牛痘接種,再到大力宣傳推廣外科消毒法……作為上海開埠后的第一家西醫醫院,縱觀仁濟醫院170多年歷史仁濟醫院公眾號付費,仁濟先輩在治病救人的同時,始終積極投身健康教育,孕育了醫院健康科普的雛形。”仁濟醫院黨委書記鄭軍華說,挖掘科普歷史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注入歷史文化的新底蘊,尤其是在我國醫學體系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轉型中,仁濟醫院將健康理念融入醫院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策略,通過挖掘歷史、創新形式、搭建平臺、培養人才四大途徑,形成了以“科普文化”為導向的醫院新文化建設思路。
目前,仁濟醫院已建立集培訓、實踐、展示為一體的全方位科普能力提升體系,舉辦“科普嘉年華”“科普創造營”,大力培養健康科普隊伍。門診可以看的患者是有限的,醫學科普抵達的大眾更廣闊,面對醫家科普收獲的點贊小紅心,醫生說“每個點亮的紅心是對知識的敬意”,更是醫患另一種“雙向奔赴”。